盘点党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发布时间: 2018-07-31 文章来源: 物资流通国际合作事务中心

        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成立新的革命政党来领导中国人民的斗争,已经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历史条件: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奠定了阶级基础;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党的一大确定了党的名称、党的纲领,选举了党的领导机构,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和很强的战斗力。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创始以来,已经走过了将近90年的光荣奋斗历程。毛泽东说过:“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毛泽东选集》第1514页)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斗争就展现出崭新的面貌,就有了通向胜利的保证。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近8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为了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曾经进行过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这些斗争虽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归根到底还是失败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表明:“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前,在中国革命中起领导作用的是国民党。

  国民党的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它曾经发动和组织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以后,同盟会内部发生剧烈的分化。孙中山本人也一度认为,今日“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民生主义尚未着手”,当前的急务在于发展实业。他曾接受袁世凯给的全国铁路总办的头衔,准备“十年不预政治”,以在野之身,“于十年之中,筑二十万里之线”。后来,宋教仁被刺杀,国会也为袁世凯所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等奋起发动反袁的二次革命,但不久即遭到失败。

  为了恢复同盟会的革命精神,孙中山于1914年7月在日本创立中华革命党,由于提不出能够广泛动员群众的纲领(它所提“护法”的口号对群众并没有多少吸引力),由于采取要求党员宣誓“服从党魁命令”并打手模这类落后的组织方法等等,它没有能够成为群众性的党,没有能够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发生重大的影响。蔡和森在《中国共产党史的发展(1926年)》中说过:五四运动时,整个说来,国民党是站在群众运动之外的。北京、上海的学生虽派代表找过国民党,它的领导人“竟以无力参加拒绝”。这个趋势很可以说明国民党已“不能领导革命了,客观的革命势力发展已超过他的主观力量了”。这些事实表明,成立新的革命政党来领导中国人民的斗争,已经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在1921年的成立,是由于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历史条件。

  首先,是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建党奠定了阶级基础。

  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以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前提,这是不言自明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主要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在欧洲战场上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比较迅速的发展,工人阶级的力量也随之进一步成长起来。据有的专家估算,在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近代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60万人。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推动这场斗争胜利发展的主力军。这说明,到20世纪20年代初期,成立工人阶级政党的阶级基础,已经基本上具备了。

  其次,是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建党提供了思想条件。

  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中国的先进分子曾经努力向西方学习,企图仿照欧美的榜样,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但是,由于这种努力在实践中不断碰壁,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对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持某种程度的怀疑和保留的态度了。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使陷于彷徨和苦闷之中的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社会主义开始在中国形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思想潮流。在中国大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大钊。他是从爱国的立场出发,从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主要有三种类型:其一是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其代表除李大钊以外,就是陈独秀。其二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左翼骨干。其代表为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等。其三是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其代表为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等。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就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发挥指导作用。这样,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思想条件也逐步在中国具备了。

  再次,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党的成立作了准备。

  1919年5月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五四运动开始时,英勇地出现在斗争前面的是学生群众。在学生的爱国行动受到北洋政府严厉镇压的时候,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范围,成为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了。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在斗争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事实,给予先进的知识分子以真切的教育。正如邓中夏所说:“‘五四’运动中有一部分学生领袖,就是从这里出发‘往民间去’,跑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去办工会”。而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样,五四运动就“在思想上和干部上准备了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和伟大意义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基础上,建立工人阶级政党的任务被提上日程。1920年1月,有人在报刊上发表《劳动团体与政党》一文,呼吁“劳动团体应自己起来做一个大政党”。同年4月,俄共(布)远东局派维经斯基来华。他先后在北京、上海会见李大钊、陈独秀等,介绍苏俄和俄共情况,并说中国可以组织共产党。这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中国工人阶级最密集的中心城市上海建立的。时间约在1920年8月,参加者有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首次会议决定,推陈独秀为书记,并函约各地社会主义分子组织支部。11月,创办《共产党》(月刊)。这标志着共产党和共产主义的旗帜在中国大地上树立起来了。

  1920年10月,李大钊、张国焘等在北京成立共产党北京支部,李大钊任书记。从1920年秋至1921年春,董必武、陈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汉,毛泽东、何叔衡等在长沙,王尽美、邓恩铭等在济南,谭平山、谭植棠等在广州,都成立了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在日本、法国留学的中国先进分子,也成立了这样的组织。

  在建党过程中,陈独秀起着重要的作用。他在上海创建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是各地共产主义者进行建党活动的联络中心。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举行。其间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房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改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参加大会的有12名代表,他们来自7个地方,代表着50多名党员。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等。大会在讨论实际工作计划时,决定首先集中精力组织工人。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这样,党的一大就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值得注意的是,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或稍后,与党的上海发起组没有联系的一批先进分子也在独立地筹备建立共产党。1921年夏,利群书社的成员在湖北黄冈开会,表示赞成组织新式的党——波(布)尔什维克式的党。1922年夏,吴玉章等20余人在四川秘密成立中国青年共产党,并发行《赤心评论》。这些事实说明,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已经成为中国最先进分子的共同要求。它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成立,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具有重要的历史特点。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和很强的战斗力。另一方面,它成立于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第二国际社会民主主义、修正主义遭到破产之后。它所接受的,是没有被修正主义阉割的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列宁主义,是在斗争中同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划清了界限的科学社会主义。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原则,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它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人民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由于没有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而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这种局面就能够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了。幼年的中国共产党迎着种种诬蔑和压迫,在斗争的实践中不可遏止地成长和发展了起来。当年,它只有几十个成员;28年以后,它就成为领导着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执政党了。1956年2月,董必武在参观上海中共“一大”会址时题写了八个字:“作始也简,将毕也巨”。悬挂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出口处的这八个字,正是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史道路的真实写照。

责任编辑: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