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黎明: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 2023-02-06 文章来源: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2022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党委书记、会长 何黎明

二О二三年二月六日

微信图片_20201230200536

        2022年,党的二十大确定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国务院《“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描绘出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的宏伟蓝图。我国现代物流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保持了平稳复苏势头,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后第一年。我国现代物流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必将抓住新的机遇,迈开新步伐,展现新作为。

        一、2022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回顾

        2022年,我国物流业经受疫情冲击、需求不足和成本上升多重压力,总体实现了平稳运行,主要体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

        2022年,在总体需求不振的情况下,全年社会物流总额预计超过340万亿元,同比增长3.6%左右,增速略高于2020年同期水平;物流业总收入将达12万亿元,同比增长5%左右。铁路、冷链、快递等专业物流领域保持了较高增速。国家铁路全年完成货物发送量39亿吨,同比增长4.7%,增速为近3年来最高;冷链物流市场规模全年预计超过4900亿元,同比增长7.2%左右;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1105.8亿件,比上年净增22.8亿件。2023年1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回荣枯线以上,为50.1%,比上月回升3.1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回暖势头开始走高。

        (二)保通保畅发挥重要作用

        2022年,新冠疫情对物流业的冲击远超前两年,物流保通保畅任务艰巨。国务院建立物流保通保畅工作领导机制,不断调整优化防疫通行管控措施,统筹指导地方保通保畅工作。广大物流企业创新服务模式,通过运输中转接力、人员跨区调动、设施共享共用、无接触配送等多种方式,排除万难解决居民生活、企业生产物资应急保障难题,倾尽全力维护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生命线”。卡车司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仓库管理员等从业人员,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奋战在物流一线,物流保通保畅“主力军”作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三)市场主体集中度稳步提升

        2022年,规模企业逆势增长,市场份额稳步扩大。到年底,全国A级物流企业超过8600家。供应链服务、冷链物流、网络货运、质押监管等专业领域A级物流企业加快成长,在细分市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中国物流50强企业收入合计近2万亿元,入围门槛较上年提高20亿元。其中,多家企业收入规模超千亿元。一批头部企业对标对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奋力追赶超越。大型物流企业加大战略调整、上市融资和兼并重组,向规模化、网络化、集约化发展。不少中小物流企业依托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分工协作;有的聚焦“专、精、特、新”方向,寻找特色市场;也有的转行或歇业。

        (四)供应链创新应用进入新阶段

        2022年,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面临严峻挑战。特别是对于产业链条长的汽车、家电、电子、装备制造等产业影响程度加深。现代物流适应制造业智能化、服务化趋势,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逐步渗透到供应链全链条和各环节,有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中物联协助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物流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宣传推广工程。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主动深化与物流企业的战略合作、设施改造、流程优化、信息对接和标准规范,推动生产制造全链条降低物流成本。商务部、中物联等8单位公布2022年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企业名单,15个示范城市和106家示范企业入选。 “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优秀成果展”影响力显著提升,行业示范和推广效果明显。

        (五)物流网络建设持续推进

        202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25个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年度建设名单,该名单已扩围至95个;年内公布了第二批24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该名单已达41个。中物联发布第六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报告,全国规模以上物流园区达2553家,其中四分之三的园区已进入运营状态。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公布第四批4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公布了2022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15个城市名单。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机场建成投运,跨境电商海外仓建设获政策支持,城市大仓物流设施获得重视,农村县域物流网点下沉结网,物流网络建设正在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支点。

        (六)智慧物流彰显新的活力

        2022年,无人配送车、智能物流柜在抗疫保供中发挥重要作用,助力解决 “最后一公里”难题。一批智能卡车企业与物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商业化应用又进一步。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仓库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智慧物流园区和智能仓储设施升级换代。截至2022年三季度,全国网络货运平台总数已达2382家;全国即时物流平台全年订单数预计超过400亿单。物流企业集成系统更新升级,提供一体化、线上化、智能化的供应链集成服务。31个城市入选第三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创建城市,新能源货运车辆成为车市亮点,轻型电动配送车辆加快推广,换电重卡、氢能示范获得政策支持。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升级提速,智慧物流为传统物流运行模式注入新的活力。

        (七)国际物流不断开拓新赛道

        2022年,乌克兰危机叠加严峻国际形势,中欧班列开行受到阶段性影响。物流企业积极调整应对,全年中欧班列开行1.6万列、发送160 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和10%;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全年发送75.6万标箱,同比增长18.5%;中老铁路开通一年累计运送货物1120万吨,开行跨境货物列车3000列。跨境电商保税模式、仓储设施、服务平台助力中小企业进出口便利化,成为国际贸易增长热点。现代物流为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11万亿元,提供了有力支撑。国内快递企业纷纷发力海外市场,深度布局东南亚、拉美和中东等地区,结合当地市场复制“中国快递模式”,寻找物流“新蓝海”。

        (八)助企纾困政策密集出台

        2022年,是国家出台物流业支持政策数量最多、力度最大的一年。国务院发布《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统筹加大对物流枢纽和物流企业的支持力度。1000亿元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货车司机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多项政策惠及物流行业。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商务部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分别针对公路货运、冷链物流、民航物流、医药物流等领域出台指导意见。各省市地方政府在贯彻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政策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地推出一系列地方政策,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持续改善。

        在回顾2022年我国现代物流取得新进展的同时,对于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我们也要有清醒认识。一是物流供需的不匹配。一方面低水平重复竞争、恶意压价,车多货少的矛盾愈演愈烈;一方面个性化、高水平的物流供给依然不足,全程一体化供应链服务还难以满足需求。二是供给结构的不平衡。包括运输结构公路运力相对过剩、铁路运力相对不足;城乡结构总体上还是“城强乡弱”,特别是县域物流亟待加强;内外结构“内强外弱”,国际物流布局存在“短板”等等。三是资源利用的不充分。比如,在一些城市群、都市圈“一库难求”,甚至不分青红皂白“疏解”物流功能;而在有的三四线城市不问需求,盲目“摊大饼”,新建物流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四是政策制度的不协调。一些好政策出现“中梗阻”,亟待深化落实;物流管理政出多门,地方保护和地区封锁难题待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任重道远。总之,从目前的状况看,我国距离构建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现代物流体系还有相当差距,建设“物流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2023年我国现代物流发展展望

        展望2023年,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但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下十大趋势,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积极应对。

        一是需求规模扩张的趋势。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经济运行总体回升,预计产业物流、居民消费和进出口物流需求将出现较快复苏势头。

        二是供给结构调整的趋势。随着产业升级、消费升级,全社会对物流供给质量也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物流企业必须进一步提质增效降本,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是基础设施效能提升的趋势。产业集聚、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要求物流基础设施围绕需求,调整布局;升级改造,完善功能;互联成网,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四是供应链提档升级的趋势。随着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入发展,现代物流需要深度融入先进制造业、商贸流通业以及金融服务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

        五是物流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数字经济、物流平台、智慧物流,成为物流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竞争力,数据成为物流企业的核心资源。

        六是国际物流补短板的趋势。“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一带一路”倡议,“物流强国”建设都离不开国际物流相适应,必须尽快补上国际物流短板。

        七是物流成本上升的趋势。物流运行所必须的土地、燃油、人工等各项成本大概率总体上还会高位运行,物流企业将面对高成本、低收费、优服务、强竞争的市场环境。

        八是物流运作绿色低碳的趋势。美丽中国建设要求发展绿色低碳物流,包括“公转铁、公转水”、多式联运、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绿色配送等等成为发展方向。

        九是人力人才短缺的趋势。随着我国老龄化、少子化加剧,物流运行依托的人口红利逐步减弱。特别是专业性、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和卡车司机、快递小哥、仓库管理员等操作性人才“招工难”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

        十是政策环境持续优化的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前期推出的一系列援企纾困政策将会逐步落地见效,并将有接续政策陆续出台。从最近各地“两会”传来的消息,地方政府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提到新的高度,干货满满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预计现代物流将迎来新一轮恢复性增长的新时期,我们对行业整体好转、平稳运行充满信心。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部署,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守正创新,埋头苦干,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以下六个方面,应该高度关注。

        第一,着力提升高质量供给,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要重点关注市场恢复、扩大消费、消费升级的趋势,抓住食品冷链、即时零售、社区电商、医疗保健等消费热点,特别是传统消费线上化的市场机会。深化物流与生产、流通和消费联动融合,依托数字经济,变革即时物流模式,促进消费线上线下结合。加大“最后一公里”物流保障力度,关注城市物流改造升级,完善城乡物流网络,健全分级配送网络体系。尤其要抓住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推动县域和城乡双向物流畅通。也要密切关注房地产、新基建、新能源等领域政策风向,抢抓社会投资入市带来的新需求。

        第二,着力统筹现代物流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深度融入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重点关注汽车、家电、电子、医药、服装等产业链条长、配套环节多的产业,以及粮食、矿产、能源和关键零部件等对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影响大的产业,加大双向投资、流程嵌套和信息对接,建立互信互利、包容共生、长期主义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为制造企业提供产前产后的采购和销售物流,逐步向生产过程中的生产物流渗透,提供全程一体化、集约化的供应链物流服务。努力向供应链各环节延伸,打造供应链集成服务体系,支持敏捷制造、精益生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端制造,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推动传统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

        第三,着力练好企业内功,深化“提质、增效、降本”。逐步从简单“降本增效”转向以提高质量效率为重点的“质量、效率型降本”。由传统单一环节的运输仓储提供商向仓干配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商转变,由低附加值的物流服务向专业化、全程一体化的供应链服务商转变。要善于突破行业边界,逐步从“企业自身降本”转向全链条“结构性降本”,实现更大范围市场资源有效配置的“系统型降本”。由自成体系、各自为政的传统业务模式向企业协同、设施联动、共同配送、共享平台、生态融合转变。通过与客户共同成长、与产业深度融合、与生态协同发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推动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第四,着力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互联互通,发挥整体效能。依托国家物流枢纽联盟,引导物流枢纽资源整合、业务协同、联网运行。支持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示范物流园区、多式联运场站、城市配送中心、物流末端网点智慧化、网络化发展。结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围绕城市群和都市圈,加大物流存量资源整合利用,根据区域产业特点和需求,合理调整优化物流布局。以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的物流投资环境吸引产业集群和商圈集聚,努力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带动能力的流通支点和枢纽经济示范区。

        第五,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加快动能转换,打造“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支持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物流操作、客户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创新数字化应用场景,培育数字化服务能力。有序推动智能驾驶、无人配送、无人货机、无人码头、物流机器人等“无人化”技术装备应用。分类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改造升级,支持智慧园区、配送中心、智能仓储基地等建设和改造。持续开展全国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创建,通过示范引领带动,促进物流企业向供应链服务商转型。支持网络货运、即时物流等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带动线上线下加快融合。促进物流信息互联互通、推动物流资源共享利用、培育物流新业态,打造“数字驱动、协同共享”的智慧物流新生态。

        第六,着力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引导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企业,跟随“中国制造”和“中国基建”“走出去”。加快境外物流网点铺设,深化与国外物流企业合作,更加紧密地融入国际物流网络。发展全货机、跨境直达运输、“门到门”物流,增强国际物流服务能力。强化 “一带一路”沿线物流服务,逐步实现设施连通,物流畅通。抓住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区域协定带来的机会,加快东盟、中俄、中亚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和网络建设。围绕跨境电商、内外贸一体化等现实需求,铺设国际快递物流服务网络。构建关键原材料、重要商品和零部件等的全球供应链履约服务体系,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作为行业社团组织,我们始终与业内企业和从业人员站在一起,着力保障企业和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用心用情关心关爱行业企业和从业人员。我们将秉持“为政府服务、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服务”的办会宗旨,更好发挥政府和企业间桥梁纽带作用。继续深入调查研究,反映企业诉求,协助政府决策,深度参与行业治理,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与大家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为推进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完善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物流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贡献。